从魔法到显微镜
相关信息
策展人
温心怡
策展人温心怡是剑桥大学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系的博士生。目前正在研究 “近代早期医学实践中的征象学说”,由威康信托基金资助。该项目从医学实践的角度探讨文艺复兴时期的类比世界观和早期现代魔法-科学的过渡问题,并特别关注我们今天对 “征象学说 “的传统印象背后的时间性问题。她的研究兴趣涉及近代早期知识的多个学科,包括医学、化学、自然史和哲学。
项目介绍
近现代医学实践中的征象学说
核桃长得像大脑,因此可以治疗脑部疾病——在今天的制药科学和自然疗法中,人们经常引用一种传统的医学思想 “征象学说”,认为植物的形态与人体器官的相似性表明了其治疗作用。虽然这一学说经常被描述为一种古老、传统甚至是史前的想法,但它仅仅是由瑞士医生帕拉塞尔苏斯首次将其概念化为一个完整的理论,并通过近代早期的医学讨论获得了 “征象学说 “这一名称。今天,征象学说作为一种医学哲学、一种象征性的世界观或对自然的寓言式解读经常被提及;但它在近代早期的治疗实践中,从化学实验室到家庭配方,都没有被系统地检验过。同时,尽管被约翰·雷等一些有影响力的科学家所拒绝,但这种学说对17世纪后期植物学和医学科学的持续影响往往被低估。
本项目旨在穿透有关征象学说的层层迷思,并在近代早期的炼金术、医学和博物学的实践中将这一学说历史化。项目主要关注十六和十七世纪的德语区和英格兰,同时会考虑更广泛的时空范围。我们将挑战把这一学说当作一个整体宇宙论的做法,而把它作为一套不固定的、可变的思想和随着时间发展和变化的实践。
联合策展人
焦崇伟
焦崇伟是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博士研究生。目前的研究兴趣为现代早期科学史与医学史,以及现代早期自然哲学与政治哲学的关联。
孙玉祺
孙玉祺是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硕士研究生。目前的研究方向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机械学,关注机械学对古代知识的复兴和对近代早期新科学的影响。研究兴趣还包括古代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其他数学科学。
惠普尔博物馆
博物馆的藏品包含了从中世纪到现在的物品,其中来自17世纪到19世纪的居多,尤其是英国仪器制造商生产的物品。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天文、航海、测量、绘图和计算仪器,还有日晷、数学仪器和早期电气设备。
惠普尔博物馆成立于1944年,当时罗伯特·斯图尔特·惠普尔向剑桥大学赠送了他的科学仪器收藏。自罗伯特-惠普尔最初赠送藏品以来,博物馆接收了许多以前在剑桥大学各学院和部门使用的仪器。
了解更多关于惠普尔博物馆的信息。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
正在筹建中的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综合类收藏型科学博物馆。它将以科技文物和高科技互动展品相结合的展陈方式,再现人类科技史上伟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再现清华理工科在中国近现代科技史上的辉煌成就,成为促进科学传播、激励科技创新的清华新景观。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将组建三大常设展厅:科学源流(展示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天工开物(展示中国古代的技术和发明)、行健不息(展示清华理工学科的发展历史)。临时展厅将征集国内外珍贵科技文物进行主题布展。
永久馆址位于校园东部艺术博物馆与美术学院大楼之间空地,初步计划建筑面积1万5千平米,展厅面积约7千平米。在永久馆所建成之前,科学博物馆在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B2层设置临时展厅。
了解更多信息: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